千乘中山——古中山国精品文物展|车辚马萧

  • 首页
  • 关于星辉娱乐
  • 业务范围
  • 最新动态
  • 联系我们
  • 你的位置:星辉娱乐 > 最新动态 > 千乘中山——古中山国精品文物展|车辚马萧

    千乘中山——古中山国精品文物展|车辚马萧

    发布日期:2024-09-02 08:19    点击次数:77

    「千乘中山——古中山国精品文物展」

    图片

    展览由南越王博物院(西汉南越国史研究中心)、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北省泥河湾研究中心)、河北博物院联合主办,分为「前言」「考古发掘 中山重现」「立国兴邦 经年浮沉」「车辚马萧 千乘之国」「习礼中原 兼收并蓄」「结语」六个部分,本篇介绍后三部分。

    展览时间:2024-03-15至2024-06-16

    展览地点:综合陈列楼专题展厅

    * 注:说明文字来自展览介绍牌

    - 车辚马萧 千乘之国 -

    Military

    《战国策·齐策五》曾记“中山悉起而迎燕、赵,南战于长子,败赵氏;北战于中山,克燕军,杀其将”。中山以千乘之国力而攻万乘之国二,其国力军力之强可见一斑。

    1. 檀车煌煌

    “乘”,是春秋战国时期衡量国力强弱的重要指标。一辆战车即“一乘”,是当时军队的基本编制单位。乘,包括战车、甲士、步卒,有的还配备辎重人员,战车上一般承装甲士三人,战车后有数十名步卒跟随。在中山国墓葬中发现了为数不少的车马随葬坑,由此可见战车对于中山国而言十分重要。

    图片

    燕式鼎

    战国早期,故郡遗址2号墓出土,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图片

    鼎盖周缘有三个鸟形钮;鼎身鼓腹,有三个兽面蹄形足。

    图片

    盖及鼎身饰蟠螭纹,腹中部一周凸棱上饰卷云、菱格纹。此鼎的形制在燕国区域范围内多有发现。

    图片

    金轭首饰

    图片

    轭首饰属于车构件。金质,直筒状,一端略细,銎口边有方棱,壁侧有销钉孔。

    图片

    金轭角饰

    图片

    整体弯曲呈勾状,两侧有立边。正面平,呈长圆形,另一面呈圆弧状,顶端有三齿和一个销钉片,上下两处各有一道凸棱饰。

    图片

    错金银铜衡轙

    战国中期,中山成公墓出土,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车轙属于车构件,此器除了嵌入车辆横木的部分以外,全身饰有错金银勾连卷云纹。

    图片

    车马器复原示意图

    图片

    卷云纹铜杆首帽

    战国中期,中山国王族5号墓出土,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图片

    错银铜杆顶帽

    图片

    图片

    图片

    铜孔雀饰

    战国中期,中山国墓群出土,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图片

    中山国墓葬群共出土2件形制大小相同的铜孔雀饰,与车构件同出,推测应是车上饰件。孔雀直立于铜板上,羽毛丰满,后尾高高翘起,似在开屏,姿态优美,线条流畅。

    2. 喜猎善战

    中山人喜猎、尚武、善战。春秋战国田猎活动既是娱乐,也是军事演练,由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中山国尤好田猎。中山国兵强马壮,武器装备精良,自春秋立国,先后与晋及战国时期魏、齐、燕、赵等大国持续征战。

    图片

    铜马衔

    春秋中晚期,访驾庄墓葬群出土,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图片

    连贝纹铜宽边环

    图片

    图片

    铜三连环

    战国中期,中山王族墓车马坑出土,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图片

    铜三连环

    战国中期,中山王族墓车马坑出土,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应为车马器组件,器身饰满圆圈纹。

    图片

    银贝

    图片

    银贝形状仿天然海贝,正面略圆鼓,中部纵开一口,背面平,模铸而成。可用于马的头颈部装饰。

    石贝/海贝/骨贝

    春秋中晚期/战国中期/战国中晚期

    访驾庄墓出土/中山国王族4号墓出土/灵寿古城商业区遗址出土,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石贝/海贝/骨贝,可用于马的头颈部装饰。

    图片

    铜卧兽节约

    战国中期,中山成公墓出土,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图片

    包金镶银铜泡饰

    图片

    泡饰呈圆形,外圈鼓棱,包金片,中心镶嵌一朵用银片捶打而成的梅花,精巧秀丽。

    图片

    金银狗项圈

    图片

    项圈用长方形金片卷成扁管状,管外面正中有一条凹沟将扁管平分为两部分,管内面中间有合缝,管四角有细孔用来联缀,最后把金银两种扁管相间穿在革带上制成项圈。在项圈外侧中间部位,缀有一个铜环,用来结带。

    图片

    中山国盛行田猎,出产的猎犬在当时十分著名,中山王墓出土的两具狗骨架的颈项上都戴着用金银制成的项圈。以金银项圈为爱犬佩戴,反映了中山国王生活的奢侈。

    图片

    蟠虺纹铜剑

    战国早期,访驾庄墓出土,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图片

    图片

    剑身细长,中脊两侧各有一凹槽;剑柄略呈长方形,中空,通体铸成镂空蟠虺纹,柄部两侧小孔内原嵌有绿松石,无剑首;剑柄与剑身一体铸成,窄格,铜质精良,工艺细腻。

    图片

    三棱铜箭镞

    图片

    图片

    圆头铜箭镞/平头铜箭镞

    图片

    图片

    龙首形金衡帽

    图片

    图片

    金衡帽是王车上的构件。龙首中空直伸;额中部有一叶状凸起;双耳呈桃形;双角螺旋呈“八”字;双目突出;鼻上有三条褶纹,前端两侧有卷云纹;口部微启,内有獠牙。龙的形象十分传神,体现了中山国高超的铸造工艺。

    图片

    山字形器(复制品)

    战国中期,中山成公墓出土,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图片

    山字形器(复制品)

    图片

    山字形器,仪仗礼器。器物上部呈“山”字形,下部两侧分别向内回转成镂空回字纹。下部中间有安插木柱的圆筒状銎,签体上部扁平,中间凹口紧密卡住上半部“山”字形器的中锋,两侧有方形楔孔,出土时銎内残留朽木。器身和銎体铸接而成。銎的外侧下方刻有文字或符号。“山”字形器插在木柱上竖立排列,气势雄伟,象征中山王的权威,是中山国特有的青铜器。

    图片

    金鐏

    图片

    图片

    此件金鐏是长兵器——戈,柄部下端的金属套件,重达900克。鐏上装饰两条龙,龙眼以银和蓝琉璃镶嵌而成,一龙向上攀,双翼镶白银,一龙向下爬,双角嵌白银。

    图片

    双龙的身、翼、腹、背、额、面、鳞等部位均用针刺而成,花纹细如毫发,十分精巧。

    图片

    - 习礼中原 兼收并蓄 -

    Civilization

    随着中山国不断对中原文明的吸收,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已与中原地区的各国趋于一致,中原王权思想及礼乐制度都深刻影响着中山国贵族的生活方式。

    崇玉葬玉佩玉、钟鸣鼎食、事死如生,无一不述说着中山国向中原礼制的学习、效仿。

    图片

    葬玉

    图片

    这套葬玉由眼盖、耳瑱、鼻塞、舌形器、手指盖组成。

    图片

    中山王墓出土葬玉200余件。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死后多以“含珠鳞施”的方式厚葬。“鳞施”即在死者身上覆盖如同鱼鳞的玉片,是汉代玉衣殓葬的前身。中山国出土的殓葬用玉应为国君殓葬专用。

    图片

    图片

    在周人丧葬礼俗中,十分注重对死者头部的袭敛,常以织物或玉石覆盖死者面部。织物易朽,玉石长存,即今日考古所见的“玉覆面”。

    玉覆面,多以织物连缀玉石组合成脸部五官,也有以整玉雕刻而成的,至迟在西周中期已经出现,直至汉代依然沿用。

    1. 崇玉佩玉

    战国时期,受中原地区贵族“君子比德于玉”的文化氛围影响,中山国也流行佩玉。中山玉器造型丰富、制作精美。中山王族墓出土了数千件玉石器,玉质莹润,造型生动,工艺细腻。

    图片

    水晶环

    图片

    图片

    窄边谷纹青玉环

    图片

    图片

    宽边涡纹黄玉环

    图片

    图片

    齿缘黄玉环

    图片

    图片

    图片

    玛瑙环

    图片

    图片

    玉玦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曲体回首龙形青玉佩

    图片

    图片

    蟠曲龙形墨玉佩

    图片

    图片

    拱背昂首龙形青玉佩

    图片

    图片

    平体龙形青玉佩

    图片

    图片

    弓体卷尾龙形白玉佩/弧背龙形青玉佩/折体龙纹形青玉佩(从上至下)

    图片

    图片

    黄玉璜/谷纹黄玉璜/弓体回首龙形青玉佩(从上至下)

    图片

    图片

    虎头黄玉璜

    图片

    图片

    虎头青玉璜

    图片

    图片

    图片

    谷纹青玉璜

    图片

    图片

    蝉形玉饰

    战国中期,中山王族3号墓出土,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2. 钟鸣鼎食

    图片

    图片

    铜圆壶

    图片

    图片

    圆壶盖顶微鼓,铸有3个等距离分布的环形钮,肩部两侧各有一兽面衔环铺首。圈足刻有铭文:“左使车(库),工弧。”墓中共出土10件圆壶,这件出土于西库,出土时壶内有透明的墨绿色酒液。

    图片

    铜圆壶

    图片

    图片

    出土时,该圆壶内保存有液体,为清水。

    墓中出土铜酒器,仅壶与盉就有20件,其中不少尚保存有液体。经鉴定,这些液体既有酒,也有清水。出土的酒酒精含量很低,且有较多沉淀物,应是以粮食酿造而成的发酵酒,是中国考古发掘中第一次发现的实物酒。

    图片

    铜方座盖豆

    图片

    墓出土2件铜方座盖豆,方座上刻有“左使车(库),工弧”五字。出土时,器内附着有食物痕迹。

    图片

    铜勺

    战国早期,故郡遗址2号墓出土,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图片

    成公升鼎

    战国中期,中山成公墓出土,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出土于成公墓西库,一组共9件,大小、重量不一,出土时堆叠摆放。升鼎又称正鼎,用于盛放煮熟的肉食,是古代重要的食器和礼器。

    图片

    铜簠(fǔ)

    图片

    墓西库共出土4件铜簠,用米盛放稻米饭和小米饭。簠为长方形,盖上四角各有一钮,直边与器口套合。一足立面刻有“左使车(库),工蔡”五字。出土时,器内保存有食物,但已收缩干裂。

    图片

    铜鬲

    图片

    墓西库出土4件形制大小相同的铜鬲,出土时器内均有汤汁结晶物,用于盛放食物。鬲带盖,盖顶圆鼓,盖面铸有三个等距离云形钮。

    图片

    钮钟

    图片

    纽身饰云雷纹,篆部饰雷纹,枚有云雷纹地,钲部和鼓部饰有云雷兽面纹,纹饰十分精美。这件钮钟出土于墓的葬船坑,因盗扰严重,同类钮钟只出土了3件,出土时依照原套钮钟顺序列于中间。

    图片

    铜甗

    战国早期,保定市满城县第一劳改队院内出土,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甗是古代蒸煮食物的炊具,作用与现今的蒸笼相似,由上部的甑和下部的鬲组成。甑用来盛放食物,甑底部有能透气的篦,下部的鬲用以烧水。

    3. 事死如生

    兆域,即墓地。错金银铜版兆域图是中山王陵区的建筑规划图,是中山国“事死如生”观念的集中体现。

    该图的方向与现代地图相反,上为南,下为北。兆域图的主体内容以金银片镶嵌而成,标明了兆域之内陆面上各建筑物的平面形状、大小和所处位置。

    图片

    图片

    由内向外分为四个部分:

    享堂:位于中心部位,用金片嵌出5个享堂建筑的轮廓线,中心为王堂,两侧分别内哀后堂、王后堂和两个天人堂。

    图片

    内宫垣:享堂外围的第二周轮廓线,以银片嵌出,内宫垣的北部嵌有“诏宗宫”(主持祭祀礼仪)、“正奎宫”(负责陵区清洁)、“执帛宫”(管理祭祀用品)和“大将宫”(守陵官员住所)的标识。

    中宫垣:享堂外围的第三周轮廓线,以银片嵌出。

    图片

    图片

    错金银铜版兆域图是迄今发现世界上最早的有比例的铜版建筑图,也是我国已发现最早的建筑平面规划图,为研究我国古代陵园建筑和建筑图学提供了珍贵而准确的资料。

    图片

    - 结语 -

    Epilogue

    战国中山国所在的太行山东麓,自古以来便是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交融、碰撞的地区。作为游牧文化代表,中山国积极吸收华夏文化优秀成果,博采众长,不但创造出恢弘大气、华美绚丽、多元融合的物质文明,而且形成了慷慨悲歌、朴实稳健的文化特性。

    中山国的历史是游牧民族逐渐融入华夏文明的历史。公元前296年,中山国为赵所灭,但“中山”之名长期延续,中山文化逐渐融入燕赵文化中,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和独特魅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TOP